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区域构造 1010次播放 配音:黄士展 简介>>

地壳运动遗迹,位于蒋家坳, 本处出露合山组底部的铁铝质岩,与下伏茅口组砂屑生物屑灰岩岩性明显不同,两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是东吴(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短暂出露接受风化剥蚀而成。该运动发生于距今2亿5千万年时期,西平果、德保大型铝土矿和许多堆积型褐铁矿的形成均与本运动有关,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断层构造遗迹,区内延长至数百公里的大型断层甚为常见,张性、压性和扭性断裂均有。如大坨天坑边的公路边坡上,本处前后石灰岩层十分破碎,破碎带宽30米,破碎带中岩石全部为角砾状,角砾成分为各种石灰岩,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直径大者达1米,小者0.2米,大小混杂,节理裂隙发育,钙质铁质胶结,并发育有大量侵入性方解石脉,说明有断层发育及热液活动。本断层对北东向岩溶谷地和天坑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

褶皱构造遗迹,园区内褶皱极为发育,密布全区,它们对园区地下河系及岩溶发育方向等有明显控制作用,如乐业S型构造形迹,就是由一系列背斜轴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百朗地下河系基本沿其发育,其它还有大石围天坑周边的宽缓背斜形迹、乐业平寨河武称背斜轴部出露点等。

构造裂隙遗迹,园区内各类构造裂隙极为发育,密布于岩石裸露区,其中纵张性裂隙尤为发育,它们是岩溶发育的先决条件之一,典型的裂隙发育区有大石围、大坨、黄、大曹等天坑周边的岩石裸露区。


上传影音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1007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标性建筑,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具有地质公园管理、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地质和生态研究、宣传展览、信息交流、旅游产品设计销售等多种功能。博物馆内部分上中下三层,楼层高6.9m,布展面积5200平方米,分为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岩石标本陈列、动植物标本陈列、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交流、4D电影厅、休闲互动、旅游产品展示和销售等7大区域。建成后,该博物馆将展示地质公园黄猄天坑景区、大石围天坑景区、穿洞天坑景区、罗妹洞景区、布柳河景区、鸳鸯泉景区、三门海景区和江洲长廊景区等八大景区地质遗迹景观和地质公园演化历史。
上传影音
大石围景区游客中心 1006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大石围景区游客中心是在原址投资400多万,2012年重新修建的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大楼共两层,是一个集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导游服务、咨询投诉、餐饮住宿(在建)、购物、监控监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机构,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游客之家。

大石围景区游客中心占地50亩,设置有景区导览图、游客咨询台、售票处、停车场、卫生间、旅游纪念品购物走廊、医护急救站等设施;游客中心设导游服务处,有优秀导游员上岗服务;一楼购物长廊入口设置有咨询投诉处,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和进行游客调查,帮助游客处理旅游过程中的投诉和问题。游客中心新建停车场面积上万平方米,可停放各类车辆100余辆,并设驾驶员休息室,游客可换乘电瓶车直达景区各景点;游客中心配有先进的监控设备,对景区旅游秩序、游客流量及游客中心游客安全、车辆管理进行全天候监控监管。

上传影音
蒋家坳古生物化石 1006次播放 配音:黄士展 简介>>

叶状藻生活于距今2亿多年前的早二叠系早期,因此,其化石产于二叠纪茅口组和栖霞组灰岩中。由于叶状藻呈浅灰白色,与寄生岩石形成黑白相间的花纹图案。叶状藻形如海带,长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厚数厘米,群体固着于岩石上生长。它属钙藻类海洋生物,常与海百合、苔藓虫等生物共生,一般生活在海水清洁、阳光充足、水深数十米、波浪作用微弱的浅海环境。由于体形细长,遇到较强风浪作用会断裂,再经海水搬运到安静地带密集堆积,最后经成岩作用形成生物化石。

蜓类生物是早已灭绝的海洋生物门类,生活于距今2亿多年前的浅海环境,其具有演化迅速、形态演化特征明显、演化阶段明确的特点,尽管对该类生物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个体发育规律、演化机制的研究资料极少,但其化石的壳形、旋壁构造、隔壁特征以及旋脊、通道的演化趋势及其地层分布规律清晰,在国内外的石炭系、二叠系海相地层的划分对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园内蜓科化石主要赋存于石炭系马平组、黄龙组和下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中。呈米粒大小,以原小纺缍蜓、麦蜓,假希瓦格蜓、新希瓦格蜓最为常见。

腕足类是一种双壳类海洋生物,借助较大的硬壳外一根坚韧肉茎固着生活。蒋家坳的腕足类化石产于下二叠统茅口组浅灰色石灰岩中,个体直径0.53厘米不等,多数壳瓣分裂,推测是生物死亡后被风浪推移至低洼的滩涂,与碳酸钙沉积成腕足类生物碎屑灰岩。反映当时的海岸为浅滩相环境。
上传影音
大坨天坑 1010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大坨天坑是天坑群中的第二大天坑。大坨天坑由四座山峰围成,坑底最低标高1045米。坑口呈卵圆形,坑口直径长534×380米,最大深度290米,平均深度263米,口部面积14.88万平方米,容积3247万立方米。从天坑南侧可步行至坑底。



上传影音
大石围天坑 1019次播放 配音:筱凯昕晴 简介>>

大石围天坑发育于二叠统厚层石灰岩地层中,构造上处于一个平缓背斜的轴部,而地貌上则位于峰丛与谷地的交接处。

大石围天坑坑口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20米,面积达16.6万平方米,最大深度613米,平均深度510米,容积6700万立方米。天坑底部森林茂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天坑东峰山体内有中洞和蚂蜂洞,后者沉积有新近纪地层剖面。西峰绝壁下隐伏着已探测5000米的大石围地下河,地下河中有中华溪蟹,张氏幽灵蜘蛛和盲鱼等生物物种。天坑底部、绝壁及周围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大石围景区2003年正式对外开放,但不允许游人下入天坑底部。

大石围天坑底部森林面积10.5万平方米,属亚热带常绿阔叶准原始林,群落层次分明:乔木层以成年期珍稀树种香木莲为主,树高可达30米、胸围2米左右,间以中、小乔木。灌木层则以棕竹为主,一般高度在5~6米。由于坑底终年水气浸淫,草本几乎全部发育为阴生肉质草本形态。天坑周壁,分布着针阔常绿落叶混交林植物群落。

上传影音
火卖生态村 1008次播放 配音:筱凯昕晴 简介>>

火卖生态村位于乐业县同乐镇西部火卖洼地内,距离乐业县城8公里。火卖洼地由9个石灰岩山峰所围绕,石峰高程1300-1400米,洼地高程1200米左右,比乐业县城高出200多米。形成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喀斯特小漏斗似的盆地火卖村独特的地貌位置使它保存了较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纯朴的民风民俗。

火卖生态村有村民34户,人口240人。该村村民以邹姓为主,据说是清朝某年,由贵州遵义市余庆县迁移过来,距今有200多年历史了。勤劳的邹姓村民世代耕种旱粮,兼作采矿以维持生活。火卖生态村有古朴的染布、制香、造纸等民俗,木房结构独具特色,周边飞虎洞、老虎洞、迷魂洞等岩溶洞穴中生长着各种形态奇特的石笋、石柱、石"头盔"、石盾、莲花盆等洞穴奇观,此外,在东南方的观音山上可观旭日东升与莽莽云海。村民房屋修建于火卖东北,村落周围石山生长着茂密的次生森林,时常有飞猫光临。由于海拔高,自然植被好,火卖村年平均气温14.5℃,一月平均气温5.8℃,7月平均气温21℃,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上传影音
穿洞天坑 1009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穿洞天坑是飞猫洞地下河系统洞顶崩塌贯通地表而形成。它是由六座山峰围成,峰体标高1280~1381米。坑口长370米,宽270米,天坑深度312米,坑底面积3万平方米,容积1172万立方米。天坑西南端绝壁下发育有直径为70米、高达113米的厅堂式洞穴—---半月洞,东北端绝壁下分布有可测长度为147米的梭子洞,西南绝壁与长度为202米的穿洞相连,通过穿洞可轻易地步入天坑。

穿洞坑底森林密布,为常绿性森林群落,共有75科158种植物,生长有掌叶木、香木莲、短叶黄杉、香果树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和多种兰科植物以及藤本植物,含少量起源古老的蕨类。

穿洞是进入穿洞天坑最便捷的通道,洞口海拔1161米,洞体长202米。洞内分布一定规模的石笋和壁流石。它和附近的熊家东洞、熊家西洞、穿洞天坑、半月洞、梭子洞等均为飞猫洞地下河子系统演化的产物。这些地质遗迹反映了洞道崩塌堆积堵塞是地下河道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穿洞天坑是唯一可通过洞穴步入坑底的天坑,目前已对游客开放,是观光旅游、岩溶地学与生物学科研、科普极好场所。

上传影音
二叠纪-三叠纪剖面 1181次播放 配音:黄士展 简介>>

由于经过印支地壳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中国南部晚二叠系-早三叠系地层基本都受到了断层的破坏,而外里晚二叠系-早三叠系地层剖面保存的如此连续、出露完好,非常少见。外里剖面含有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在二叠系和三叠系界线下方,晚二叠系吴家坪组海绵礁灰岩沿凤山台地边缘呈环带状分布,以浅水珊瑚礁灰岩为特征,产丰富且种类繁多的古生物化石,主要礁生物有海绵、水螅,喜礁生物有蜒、有孔虫、珊瑚、腕足、藻灰、海百合等,这与与国际标准剖面即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特征一致;而界线上方地层,与晚二叠系浅水礁灰岩地层不同,为钙质微生物灰岩,其底部与二叠纪吴家坪组海绵礁灰岩呈整合接触,地层中盛产古生物化石,包括菊石类,有蛇菊石、广西米克菊石、外卷米克菊石等,表明属于早三叠纪钙质微生物单元。同时依据该剖面古生物化石的特点,专家们确定该处晚二叠系-早三叠系剖面清晰记录了晚二叠系的生物灭绝事件,并确定其年龄为2.52亿年。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2.52亿年前的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PTB)事件记录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约90%的海洋动物和很多种陆生动植物都灭绝了。关于二叠系-三叠系生物灭绝事件的成因有有很多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研究涵盖了剧烈的气候变化,海平面的快速变化,大量火山爆发释放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的富营养化海洋等内容。这些我们发现现象等诸多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这次灭绝事件。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时恰逢一次特别极端的海洋缺氧事件。深海氧气的缺失导致吸气式的生物难以生存。更具破坏性的是高浓度的有毒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致使浅海环境不再适合生存。二叠系-三叠系大灭绝事件中的生物包括三叶虫、腕足类、珊瑚、昆虫、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上传影音
云峰洞 1005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云峰洞有两个洞口,东洞口位于洼地边,海拔高程为745米,洞道向西倾斜,北洞口位于峰丛山腰,海拔高程760米。云峰洞全长640米,洞道最窄处位于中部,宽2.6米,高3.9米,最宽大处位于北部阳光大厅,宽120米,高32米,面积30000平方米。云峰洞内钟乳石以个体硕大的石笋、石柱及壁流石为主,两个洞厅视野开阔,洞底平坦,且有面积约80平方米的季节性水塘。自北洞口俯视,整个县城尽收眼底。

东洞口洞顶溶蚀形态发育,指示古水流从东往洞内流,有趣是北洞口洞顶的溶蚀形态也指示古水流往洞内流,这说明这些溶蚀形态均受到了生物岩溶作用的改造,从区域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来看,古水流应该是从东往北流向凤城谷地。


上传影音
穿龙岩 1004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穿龙岩是乔音河地下洞道的一小段。乔音河是坡月地下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凤山县背面12km处为砂岩山区环绕的乔音水库,流淌10km后进入岩溶山区,从边缘坡立谷的一端消水洞潜入地下,穿过可乘船游览的水帘洞,复又从世外桃源坡立谷冒出来,形成一段地表河。

穿龙岩即位于世外桃源坡立谷的下游,在穿龙岩下游是凤山县县城,即凤城坡立谷。穿龙岩是一个大型厅堂型伏流穿洞,发育于上石炭统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中,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度。穿龙岩北洞口河床海拔480米,主洞长372米、宽90140米,其中伏流宽20米左右,洞厅高30米~50米,洞底向东倾斜,底面积为41500平方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算上大大小小的支洞,穿龙岩总长度可达1100米,最大高差达101米。

穿龙岩地下河河床宽度20米左右,首先从西侧流入洞内,然后横向转折拐向东,再向南流,在转折处可很好地看到地下河溶蚀和河流堆积的地貌。此外,在北洞口西侧崖壁可见丰富的蜓类化石,崖壁脚部发育有大型水平边槽。

如今,穿龙岩洞内为大量人工建筑物所覆盖,包括地质博物馆,洞天剧场和停车场。洞底堆积物由洞顶崩塌岩块和钙板、冲积物组成,形成高达十余米的岗丘。由于乔音河伏流侵蚀和人类活动影响,穿龙岩洞底地形呈三级,高差约18m


上传影音
阴阳山 1013次播放 配音:叶秋 简介>>

阴阳山亦称鸳鸯山,位于凤山县东泥坡立谷两侧。阳山位于东泥洼地东南山坡上,山形棒状,似阳根挺立,相对高度为172米;阴洞洞口位于东泥大洼地西侧小山峰绝壁上,呈裂隙状,高75米,形似女穴,与阳山隔洼地相望。

东泥坡立谷由大东泥洼地和小东泥洼地组成。坡心地下河上游支流在阴山脚下的东泥洞涌出,似飘带蜿蜒于大东泥洼地底部,然后潜入大东泥洼地北侧的马约泥洞中。东泥坡立谷底部巨厚的粘土堆积和洼地中的深切河沟,以及阴山的阴穴等遗迹显示:阴穴原先与谷地面位于同一高程,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阴穴上升,而坡立谷则随着溶蚀相对降低,从而形成了山青水秀,阴阳耦合的田园风光。


0.49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