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毛叶芋兰 1001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毛叶芋兰,兰科芋兰属,毛叶芋兰一般每年仅从地下圆形茎块上长出一片新叶,上面暗绿色,有时带紫绿色,背面绿色或暗红色,质地较厚,干后绿色,带圆的心形。总状花序具2–3朵花,花多下垂,半张开,花期5––6月。叶在花凋零后长出,花叶两不见,凄如彼岸花。毛叶芋兰既没有七大国兰品种的高大上,也没有洋兰的白富美,但它却是民间真正的良心药放心药,其地下茎块具有利肺止咳、益肾、解毒止痛、治白浊之功效,是主产区甘肃东南部(文县)、福建(同安)、广东、香港、广西、四川和云南,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地农家庭院不可或缺的必种中草药。
上传影音
密花石豆兰 1005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密花石豆兰,豆科石豆兰属。根状茎粗2-4毫米,分枝,被筒状膜质鞘,在每相距4-8厘米处生1个假鳞茎。根成束,分枝,出自生有假鳞茎的节上。假鳞茎近圆柱形,直立,顶生1枚叶,幼时在基部被3-4枚鞘。叶革质,长圆形,近无柄。花葶淡黄绿色,从假鳞茎基部发出,1-2个,直立;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常点垂,密生10余朵花;花稍有香气,初时萼片和花瓣白色,以后萼片和花瓣的中部以上转变为橘黄色;花瓣质地较薄,白色,近卵形或椭圆形,长1-2毫米,中部宽1-1.5毫米,先端稍钝,具1条脉,有时3条,但仅中肋到达先端;唇瓣橘红色,肉质,舌形,稍向外下弯。花期4-8月。
《全国中草药汇编》、《侗医学》、《大理资志》等医学典籍记载,密花石豆兰全草入药,性甘、淡,平。润肺化痰,舒筋活络,消肿。用于肺痨咯血,咳嗽痰喘,咽喉肿痛,虚热咳嗽,风火牙痛,头晕,疝气,小便淋沥,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等症状。
上传影音
莎叶兰 1002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莎叶兰,别称“套叶兰”,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假鳞茎较小,长1-2厘米,包藏于叶鞘之内。叶4-12枚,带形,常整齐2列而多少呈扇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40厘米;总状花序具3-7朵花;花与寒兰颇相似,有柠檬香气;萼片与花瓣黄绿色或苹果绿色,偶见淡黄色或草黄色,唇瓣色淡或有时带白色或淡黄色,侧裂片上有紫纹,中裂片上有紫色斑;花瓣狭卵形,唇瓣卵形,稍3裂。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缝中,海拔900-1600米。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全国闻名的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级保护区内,莎叶兰的分布面积为6000平方米,平均每个平方米内有2-3个莎叶兰基株,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44属113种,是各种名贵野生兰科植物的天堂。

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上传影音
坛花兰 1002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坛花兰,又名“钟馗兰”、“台湾坛花兰”,兰科坛花兰属,地生草本,假鳞茎肉质,卵形或卵状圆柱形,具少数节间,常被数枚膜质鳞片状鞘,基部具多数粗短的肉质根,顶生1-4枚叶。叶大,具折扇状脉,两面无毛。花葶侧生于近假鳞茎顶端,通常粗短,肉质,直立,不分枝,远比叶短,被数枚覆瓦状排列的大型膜质鞘;总状花序具少数花;花大,稍肉质,不甚张开;花瓣藏于萼筒内,较萼片狭;唇瓣具狭长的爪,以1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3裂;花粉团8个,蜡质,近倒卵形。


生于海拔540-800米的密林下或沟谷林下阴湿处。产中国台湾和云南南部。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由于坛花兰全属只有14种,中国有3种且分布面狭窄,种群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或尚有权威文献资料对坛花兰的经济价值和医学价值有记载。
上传影音
无叶美冠兰 1002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无叶美冠兰,兰科美冠兰属,腐生植物,无绿叶。假鳞茎块状,近长圆形,淡黄色,有节,位于地下。花葶粗壮,褐红色,自下至上有多枚鞘;总状花序直立,长达13厘米,疏生数朵至10余朵花;花褐黄色,直径2.5-3厘米;花瓣倒卵形,长1.1-1.4厘米,宽5-7毫米,先端具短尖;唇瓣生于蕊柱足上,近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4-1.5厘米,3裂。花期4-6月。


生于疏林下、竹林或草坡上,海拔400-500米。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北部以及日本琉球群岛。


无叶美冠兰无绿叶,属腐生植物又称根营养植物,依赖共生菌提供植株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间接腐生,其花朵具备高度自交亲和能力但不具自动自花授粉机制,无叶美冠兰的花朵在中午较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出芳香的气味和唇瓣上黄色的花蜜诱导绿彩带蜂进入花朵觅食,从而实现食源性欺骗传粉完成有效繁殖,将兰科植物的生存繁衍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传影音
细叶石斛 1002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细叶石斛,兰科石斛属,茎直立,质地较硬,圆柱形或有时基部上方有数个节间膨大而形成纺锤形,通常分枝,具纵槽或条棱。叶通常3-6枚,互生于主茎和分枝的上部,狭长圆形。总状花序长1-2.5厘米,具1-2朵花,花质地厚,稍具香气,开展,金黄色,仅唇瓣侧裂片内侧具少数红色条纹;花瓣斜倒卵形或近椭圆形,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锐尖,具7条脉,唇瓣长宽相等,1-2厘米,基部具1个胼胝体,中部3裂。花期5-6月。


生于海拔700-15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产中国陕西秦岭以南、甘肃南部、河南、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至东北部,贵州南部至西南部,云南东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细叶石斛又名黄草,全草药用,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润肺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燥渴及病后虚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上传影音
银带虾脊兰 1001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银带虾脊兰,兰科虾脊兰属,多年生地生草本,植株无明显的根状茎。假鳞茎粗短,近圆锥形,粗约1.5厘米,具2-3枚鞘和3-7枚在花期展开的叶。叶上面深绿色,带5-6条银灰色的条带,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密被短毛;总状花序长7-11厘米,具10余朵花;花张开;14片和花瓣多少反折,黄绿色;花瓣近匙形或倒卵形,比萼片稍小,先端近截形并具短凸,具3条脉,无毛;唇瓣白色,与整个蕊柱翅合生,比萼片长,基部具3列金黄色的小瘤状物,3裂。花期4-5月。


产中国广东北部、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林下的岩石空隙或覆土的石灰岩面上。


银带虾脊兰具有虾脊兰属植物的普遍药用功效,《民间草药汇编》、《四川中药志》、《分类草药性》等中药典籍均有记载。性温,味甘辛,无毒。主治散结,解毒,活血,舒筋。治瘰疬,扁桃体炎,痔疮,跌打损伤。内服:3-5钱煎汤,外用:捣敷。
上传影音
硬叶兜兰 1003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硬叶兜兰是一种兰科兜兰属的地生或半附生草本花卉。一般在冬末至初夏开花,花期长20—30天。花单生直径为5cm左右,唇瓣囊状,粉红色,侧瓣宽,深红色,基部有浅绿色条纹。硬叶兜兰虽然植株小巧,却有着光芒四射的花朵,这些花朵或冰清玉洁,或面泛桃花,或红装映人,深藏山中如佳人待字闺房,因而有“玉女兰”之称,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之一。它株形俊俏,花形奇特,娇艳欲滴,十分可人,与杏黄兜兰一起被誉为“金童玉女”!
上传影音
硬叶兰 1003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硬叶兰,兰科兰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叶5–7枚,带形,厚革质,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总状花序通常具10–20朵花,花略小,直径3–4厘 米, 花期3—4月,产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 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硬叶兰与纹瓣兰叶和花都极其相似,都具有厚而硬的剑形叶、叶先端有2裂、花序下垂,花径约相等、萼片与花瓣中央都有1条红褐色的纵带,因此不注意区分极易将这两种兰科植物混淆。纹瓣兰叶先端有不等的二圆裂,而硬叶兰叶先端有不对称的尖裂。萼片与花瓣中央的红褐色纵带长短、宽窄不同。纹瓣兰短而窄,硬叶兰长而宽。硬叶兰唇瓣上有红褐色斑点,而纹瓣兰之唇瓣上有圆突呈现。这些都是正确区分硬叶兰与纹瓣兰的重要特征。
上传影音
长瓣兜兰 1006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长瓣兜兰是一种兰科兜兰属附生草本花卉。叶基生,数枚至多枚,叶片带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子房顶端常收狭成喙状;花大而艳丽,有种种色泽;中萼直立,花粉粉质或带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头肥厚,下弯,柱头面有乳突,果实为蒴果。7-9月开花,11月结果。


她有一个小兜子一样的特色花瓣,既是引诱昆虫的招牌,又是强迫它们传粉的陷阱,兰科植物的智慧在兜兰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长瓣兜兰为我国特有品种,由我国植物学家唐进和汪发瓒于1940年首次发现。主要生长在广西西南部及贵州的喀斯特山区。其姿态美观,花形优雅,为观赏花卉之上品,也是中国仅有的几种多花性兜兰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上传影音
珍珠矮 1011次播放 配音:沐山 简介>>
珍珠矮,兰科兰属地生植物,为株型矮小的矮种兰,是地生兰中的一个新种。常单株生长,无假鳞茎,地下有1条近肉质的根状茎;根状茎扁圆柱形,叶2-3枚,带形,直立。花葶从植株基部发出,直立,长20-30厘米;总状花序疏生3-4朵花;花直径2.5-3.2厘米,有香气,黄绿色或淡紫色,花瓣有5花期6月。珍珠矮的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尤其是有性繁殖。单株普遍能开花结果,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很高,生于林中多石地上。产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以及广西局部,是一个区域性的特有种,只能生存于某些特殊的小环境中(比如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因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物种。
上传影音
万寿谷溶洞 1051次播放 配音:小左 简介>>
万寿谷这一段洞穴位于三门海长寿源之上,且洞穴高大、景观壮丽,故取名为万寿谷。

万寿谷由弄蚕洞、马王洞南天门、马王洞北支洞组成,全长1600多米,游览从弄蚕洞入,通过小隧道进入南天门大厅,然后转入支洞,从社更天坑边的小隧道出来,构成一个成U回路,游览时间大约80分钟。

弄蚕洞因为处于半封闭状态,洞中钟乳石琳琅满目、质地玲珑剔透,而且不乏卷曲石和石花景观,可与水晶宫媲美。马王洞南天门大厅,长达千米洞道高度达120 m,大厅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大厅顶部发育洞中天生桥,底部发育有天坑,均堪称奇观。洞中天坑地下水域面积约有10000平方米,洞中天桥,高70米、宽20米、跨度100米,为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洞中天生桥。马王洞北支洞,长450米,最具特色的景观是神秘黑圈。



0.28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