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大理白族服饰 1000次播放 一颗橙子呀 简介>>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识。白族崇尚白色,服饰常以白色为基调,与黑色、蓝色、红色等其它面料配合,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一般在袖口、围裙、飘带、头巾等细部用精美的刺绣、挑花、扎染加以装饰,显得艳丽夺目。男子多着白色对襟衣,外罩黑领褂,女子穿白色右衽上衣,外加红、蓝、黑领褂,腰系围裙。未婚女子头饰常有辫子缠花头帕,一侧垂白色流苏。已婚妇女挽髻包头巾,服饰色彩深沉。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白族甲马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 简介>>
甲马又称“纸马”、“神纸”,供民间祭祀鬼神之用,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水印木刻版画。白族甲马通常用木刻制作雕版后,印刷在红黄蓝白的彩色宣纸或一般的本地造的土纸上,通过粘贴或焚烧的形式,“通达神灵”,祈福禳灾。白族甲马受白族的本主信仰、原始宗教信仰及儒、释、道信仰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甲马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现今白族地区仍流行使用甲马的习俗,它是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2011年1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霸王鞭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 简介>>
霸王鞭是大理白族地区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霸王鞭打法(套路)多样,表演时多用唢呐、竹笛或三弦伴奏,鞭碰击身体关节的十二处称为“打十二个月”,跳一套动作二十四动,称为“跳二十四节令”。霸王鞭常与男性舞蹈八角鼓舞、以及“双飞燕”舞相配合,组成“心合心”、“背靠背”、“脚勾脚”等舞蹈动作,常打出“一条龙”、“四梅花”、“劈四门”、“满天星”等舞蹈队形。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山区、坝区的霸王鞭跳法、动律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大理和剑川地区的霸王鞭最具代表性。2009年8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大理洞经音乐 1000次播放 一颗橙子呀 简介>>
大理洞经音乐起源可追溯至南诏王异牟寻时期(公元800年),南诏使团赴长安向唐德宗敬献的乐舞《南诏奉圣乐》。元明时期,大理地区道教兴盛,一些道士借助音乐,把《文昌大洞仙经》等道教经典谱成乐曲演奏,后人称之为“洞经”。洞经音乐逐渐成为一种以洞经会为载体,以宗教科仪为框架,以音乐为内容,以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修身养性、娱乐为目的的特色音乐类型,在大理民间地区广泛流传。大理洞经音乐演奏形制规范,规模宏大,音乐构成多元化,曲目古老,是研究大理和古代民间音乐的“活化石”。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白族大本曲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 简介>>
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一种说唱艺术,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大本曲唱腔分为南腔、北腔、海东腔三大艺术流派,有三腔、九板、十八调。表演时用三弦伴奏,演唱的内容多以历史题材和爱情生活为主。唱词中白语、汉语混用,以白语为主,汉字白读,多为“三七一五”或“三五二七”、“七七一六”的格式。演唱时,一人主唱,一人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2011年1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白族本主文化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 简介>>
融汇了白族的历史、民俗、宗教、音乐、舞蹈、建筑、饮食等丰富内容,是白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系白族的重要精神纽带。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民间信仰,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本主”即“本境福主”之意,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本主神祇中,有自然崇拜物,有佛、道教中的神祇,有历史和传说中有功德的人物,亦有普通老百姓入祀。在白族人的心目中,本主既有令人敬畏的超自然力和威严性,也有与人同形同性的亲切感,他们被称为“食人间烟火的神”。凡白族聚居的村寨,每年都要隆重祭祀本主,欢度本主节。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大理白族三道茶 1000次播放 一颗橙子呀 简介>>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大理地区一种古老的饮茶习俗。三道茶为“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不同泡饮程序,寓意“只有吃苦在前,才能换来甜蜜生活,老来回味才会无悔今生”的人生哲理。头道茶为苦茶,用上好茶叶在土茶罐中文火烤制而成,浓酽苦涩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第二道茶是甜茶,用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等配料经滚烫的茶水泡制而成,甜而不腻;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加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沫等配料,用热茶水冲泡即成,集甜、麻、辣、茶香于一体,令人回味。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大理白族火把节 1000次播放 一颗橙子呀 简介>>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一年一度欢乐的火把节。相传火把节起源于南诏时期的历史故事“火烧松明楼”,为的是纪念为爱抗争、为情殉节的邓赕诏主夫人柏洁圣妃。每年节日里,每个白族村寨都各自树立一个大火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和霸王鞭、白族大本曲等民间文艺表演。夜幕降临,在城镇、在乡村、在 田间,人们高举燃烧的火把,相互泼洒松香,相互祝福,通过火把照岁,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2009年6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栽秧会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1396 简介>>
栽秧会是大理地区一种农耕文化特征浓郁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四五月间栽秧季节来临,白族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以换工的形式进行集体栽插,称为“秧会”。通过祭“秧旗”祈求五谷丰登,“开秧门”后开始插秧。从“开秧门”起,秧旗就一直飘扬在田头。秧旗下面有一支小型民间文艺队,在“秧官”(由村民们推选出来有组织能力,能说会道的人)的指挥下,有时吹奏“栽秧调”、“龙上天”等唢呐乐曲,有时弹奏“大本曲”,有时对白族调。人们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起伏,相互展开劳动竞赛,使繁重的生产劳动在炽热欢乐的气氛中度过。2011年1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蝴蝶会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0311 简介>>
蝴蝶会是大理白族人民与自然亲密无间,共享美好春光的传统节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在蝴蝶泉边举行。蝴蝶会相传是后人为了纪念杜朝选斩蟒的恩义,每年杜朝选寿辰时,附近的白族村民就到蝴蝶泉边进行祭祀活动。天长日久,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蝴蝶会”,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对蝴蝶会盛况有过记述。时至今日,每到会期,当地白族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此聚会,赏蝶观景,唱曲对歌,谈情说爱。老年人也在此聚会,弹奏洞经音乐和诵念经文,祈求风调雨顺。2009年6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周城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1396 简介>>
周城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北端,全村2000多户,近10000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自然村。周城是大理市内白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村落之一。每年周城都要举行火把节、蝴蝶会、本主节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人们唱起白族大本曲、对上白族调、打起霸王鞭,欢度节日,尽情展现白族独具魅力的传统歌舞艺术。周城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民居彩绘异彩纷呈,充分展现了白族精妙的传统建筑艺术。同时,周城还是白族扎染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传播地,周城扎染闻名中外。2006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传影音
报春花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 简介>>
报春花(拉丁学名:Primula malacoides Franch.)又名年景花、樱草、四季报春,属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叶基生,全株被白色绒毛。花通常2型,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报春花喜气候温凉、湿润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不耐高温和强烈的直射阳光,多数亦不耐严寒,冬末春初开花,花深红、浅红或淡紫。报春花在世界上栽培很广,历史亦较久远,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当前一类重要的园林花卉。
0.28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