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唐摩崖 1040次播放 张立栋 简介>>
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所制。铭文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现存铭文1008字(包括标题“纪泰山铭”和“御制御书”),字径25厘米,隶书。额高395厘米,题“纪泰山铭”,2行4字,字径56厘米,隶书。铭文为玄宗李隆基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形制壮观,文辞雅驯,为汉以来碑碣之最。其书法道劲婉润,端严浑厚,为隶书造成一种新面目,透露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上传影音
秦泰山刻石 1001次播放 张立栋 简介>>
此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据宋刘跂《秦篆谱序》记载,原刻铭文22行,满行12字,凡223字,字径6.1厘米。前12行为始皇刻辞,计144字;后10行为二世诏书,计79字。相传皆丞相李斯篆书。现仅存二世诏书中的10个残字,被书界视为珍宝。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及人为破坏等原因,至明正德以后,此石曾几移其所,面目全非,铭文也仅存二世诏书中的29字。且在此石毁坏之前,金石学家只着重其字数、行数、及铭文的著录,而对立石原址、立石的具体形制等,缺乏确切记载,致使后人说法不一。清代以后,又有人对现存秦刻10残字的真伪提出异议,至今未有定论。
上传影音
经石峪摩崖刻经 1005次播放 金角大王 简介>>
在泰山斗母宫东北约 400米处,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经之一。经文刻于面积约2064平方米的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4行,每行多者 125字,少者10字不等,凡刻 2799字,字径50厘米。以隶为主,兼有楷、行、篆各种笔意。形制雄伟,气势磅礴,书法纵逸遒劲,世人誉之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崇尚 。由于风雨剥蚀,山洪冲击,加之游人践踏、椎拓无度等人为破坏,现仅存经文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上传影音
高山流水亭记摩崖碑 1001次播放 金角大王 简介>>
此石刻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铭文刻在经石峪西侧崖壁上。崖壁高5米,宽8.7米,稍加磨砻。铭文32行,满行15字,凡刻450字,字径12厘米,正书,刻辞雅丽,意境契合,书法浑厚古朴,与经字相映成趣,为明刻中之佳作,刻辞旁原有“高山流水亭”一座,为保护经字,1965年将亭址改为河道,遂移亭于原址西南约50米处。铭文保存尚好,无一残缺。
上传影音
大观圣作之碑 1000次播放 金角大王 简介>>
立于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碑高4.5米,宽1.55米,厚0.41米,其文为李时雍摹勒的宋徽宗赵佶撰书《八行诏》,由权相蔡京题额。以表彰德行的八项规定为内容,又名“御制学校八行八刑之碑”,为学馆必须遵循的法则,是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基本资料。另外,从书法角度而言,此碑保存了由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上传影音
明去封号碑 1002次播放 金角大王 简介>>
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制。位于天贶殿前西侧碑台上。该碑螭首龟趺,通高6.8米。碑文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其一叙述了泰山的方位、高大峻貌及为古帝王登封之地。其二,歌颂了朱元璋创立的伟业政绩。其三,为罢去自唐代以来加封东岳大帝为王、为帝的称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该碑全文仅226字,言简意明,一改前代引经据典,文辞繁冗典丽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上传影音
天门铭摩崖碑 1000次播放 张立栋 简介>>
此石刻于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铭文刻于泰山南天门外西侧的自然石上,石高190厘米,宽137厘米,石质坚润,色泽淡赭,形制天然,不加磨砻。通石刻文16行,满行21字,凡289字,字径6厘米,正书。铭文古雅,书法端严,类颜真卿,为泰山元碑中之佳作。此碑在清乾隆间即其地筑台而被埋入台下,1957年整修南天门时挖出,遂于其上覆石盖以为保护。铭文至今无一残缺。
上传影音
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 1000次播放 金角大王 简介>>
立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位于岱庙天贶殿东碑台上。该碑螭首龟趺,通高6.6米。碑文详细记载了金大定十八年春岱庙遭受较大火及金世宗重修岱庙的经过。
此碑由金世宗礼部侍郎杨伯仁撰文,礼部外郎黄久约书,大学士党怀英篆额。《金石》称:“伯仁文词典丽,久约善书,怀英工篆籀。”从整个碑的造型、碑文、书法三个方面表现了独特的风格。该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定位置,被赞颂为“三美会一碑,书笔秀逸,实为金源一代金石之冠”,是研究岱庙兴废及历史沿革的宝贵资料。
上传影音
泰山石阙(无字碑) 1001次播放 nvnv 简介>>
此石在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8米处,因通体无字,故俗称无字。通石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石柱高 495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69.3厘米,下宽83.2厘米;前后二面上宽110厘米,下宽124.7厘米;四隅棱面宽皆约4.93厘米。石柱之下无榫,直接下寝于自然石穴内。顶覆顶盖石,呈覆斗形,类似四阿式屋顶,高40厘米。斗沿厚13.8厘米,左右长166.4厘米,出檐28.2厘米;前后宽97厘米,出檐13.8厘米。顶盖石无任何纹饰,其石质与石柱同,皆为花岗岩质。顶盖石之上为顶柱石,高6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前后厚20厘米,最顶部略呈圆形,亦无纹饰,其石质为石灰岩,疑为后人更换。因此石无一字痕可考,故对立石人及立石年代众说不一。一说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现从汉武帝所立之说。
上传影音
周恩来贺冯玉祥六十寿辰碑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9520 简介>>
此碑在泰山普照寺西院,系1985年5月,由中央统战部直接拨款建立。碑身高170厘米,宽260厘米,厚25厘米。须弥座,高130厘米。碑阳刻文29行,满行22字,凡579字,字径5厘米,行书。铭文系周恩来总理1941年为冯玉祥先生60寿辰撰书的祝寿词,文词敦朴雅丽,书法流畅秀整,原件存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此系用原件考贝放大后摹勒上石。由姜丰荣设计并监刻,董国强摹勒,泰安东岳花岗岩厂镌刻。
上传影音
何首乌 1018次播放 曼苏尔 简介>>
何首乌(拉丁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别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曰马肝石。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生于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日本也有分布。
上传影音
泰山参 1005次播放 小霸王 简介>>
泰山参生长于泰山深处的岩石缝隙、阴湿山沟、山坡林荫及灌木丛中,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的功效。据《山东中医》记载,“泰山参与泰山何首乌、黄精、紫草列为泰山四大名药。”现已驯化栽培成功。
0.24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