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首页

咨询电话:

027-87058906

云南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滇东南,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北部泸西县城境内,是阿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阿庐古洞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份,其主要风景名胜资源类型由地质构造与岩溶水文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溶洞穴景观和岩溶地貌景观等地质遗迹组成,为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地质遗迹展示区,完整地展示了在云贵高原隆升进程中,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岩溶地貌演化、岩溶洞穴发育演化、水文地质系统演化和高原峡谷发育演化过程及岩溶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原貌,是一个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能为一个大区域乃至全球地质演化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提供重要证据的典型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云南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类型以岩溶洞穴群、岩溶洞穴景观和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以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古人类遗迹、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中型地质地貌类地质公园,约38.7km2,主体地质遗迹区面积18.3km2。其中,阿庐古洞主体园区面积为6.8km2。云南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距省会昆明市160公里(KM),距州政府蒙自198公里,距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78公里,距云南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104公里,距国家一级口岸河口329公里,距昆河公路43公里,距南昆铁路师宗站40公里,交通发达,有高等级公路接泸西县城、石林和昆明。泸西阿庐古洞溶洞奇观全长3千米,由观音洞、泸源洞、玉柱洞和玉笋河组成,分三层排列,洞内景观丰富壮观、天造地设、发育神奇,“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洞外有泉”。洞内四大自然奇观“佛光惊现、天造神物、古洞云海、地河幻影”。泸西县阿庐古洞地下河中的“透明鱼”,学名“透明金线鲃”,目前在全国唯泸西独有,仅分布于阿庐古洞、皮家寨龙潭和坝心龙潭。泸西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奇特,被评为“云南文化先进县”。这里不仅有土著民族开疆拓土的美丽传说,而且奇山异水留下了古往今来吟颂诗章。勤劳智慧的泸西人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具有泸西地域特色的“阿庐文化”。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入阿庐古洞考察,把阿庐古洞的壮美写进了《徐霞客游记》中。1987年阿庐古洞开放后,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从此,阿庐古洞名扬世界,成为泸西对外开放的“世界名片”。令多少仁人志士、墨客骚人为之倾倒。台湾女作家琼瑶游览后提名“奇山、奇水、奇洞、奇观”,导出了阿庐古洞的精髓神韵。

云南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云南省

水上石林地质公园位于宜州市龙江及其支流的临江流域,占地面积约114.7平方公里,海拔160米左右,属大型规模地质公园,由祥贝园区、下枧河园区、龙江园区、石别园区组成,约有60处地质遗迹点。园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集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于一体,流水地貌别具一格,水体景观风光旖旎,岩溶洞穴颇具特色,还保留了众多的唐宋以来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极具地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从龙江一桥码头乘游船顺流而下,行至三桥西面200米后,即进入水中石林河段,直至叶茂水电站坝底,全长约8公里。途中,可登上“螺丝岛”,在岛中或作捉迷藏,或作烧烤小憩。沿河两岸,汇集了难以数计的形特状异,玲珑剔透,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造型岩石。这些岩石,高者如一峰独秀,可达二、三丈;阔者如山脉绵延二三百米;小者似雏鸡啄食不及拳头。无论大与小,高与阔,皆成物象。且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越之声,具有极高的艺术形象,构成了桂西北独有的水上石林自然景观,可与云南路南石林媲美。宜州水上石林美,一是山形石美,展现五岳之雄伟大;匡庐、天台之险峻;雁荡、峨眉之奇幽;巫峡十二峰之神韵;桂林山水之灵秀,每座山体四周都可观赏,峰峦布局错落有致,游人至此,面对这蕴含千岩之秀的名山大川的缩影,定会对神州一派大好河山赞叹万千。二是象形石美,水上石林中分布众多形态各异的象形石,如“神龟朝圣”、“骆驼饮水”、“断桥相会”等等,令观赏者各得境界,玩味无穷。三是玲珑石美,粗略统计,仅石林景区的“螺丝岛”上就散布有上万颗玲珑石。由于河水常年冲刷,这些玲珑石具备瘦、皱、漏、透的审美标椎,它们有大有小,每一颗者有它丰富的内涵。四是石水融美,驾船游览,变化万千,有的河段似三峡之气派,有的惟妙惟肖桂林之灵山秀水,有的地方如水上迷宫,扑溯漓迷。

广西宜州水上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广西省

甘肃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靖县西南部,距永靖县城30公里,总面积23.3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302——10305北纬3502——3550,平均海拔1783米,于2007年被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地质公园是中生代晚期的早白垩世(距今1.2-1.44亿年)红色陆相沉积地层为载体,保存了大量的造山带构造珍贵的地质遗迹,蕴藏着丰富的地球科学信息,发育峡谷、石柱、峰林、丹山赤壁、天然蚀刻象形和造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丹霞式地貌景观,极具地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园区内完好保存历代佛家石窟及庙宇,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是一座实践地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天然实验室,又是一个珍稀而不可复得的游览观光乐园。炳灵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石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甘肃炳灵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甘肃省

河北邢台峡谷群地质公园位于邢台县西部山区,该公园地处太行山东麓,横跨山西台隆和华北断拗两大构造单元,包括峡谷群、云梦山、九龙峡和天梯山4个园区,总面积271.04平方公里,是太行山大峡谷又一处新景点。邢台峡谷群园区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千米以上的达8条之多,具有狭长、陡峻、深幽、集群、赤红五大特点,形成了垄断性的石英砂岩峡谷群,成为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世界奇峡”。05年10月份被国家地理评为十大峡谷之一。现已开发了长嘴峡、流水峡、黄巢峡、竹会峡、老人峡五条峡谷。邢台峡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峡。谷底狭深、峡岸壁立、成群出现,构成了太行奇观;二是峻峰。周围山峰都是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上下错落,形成了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三是飞瀑。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由悬崖顶一深潭中翻腾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钻入一石瓮,泉水在瓮中回旋而出,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飞溅而上。主峡黄巢峡是黄巢农民起义的根据地,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都留下了黄巢起义军的传说。主峡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长达4000余米,峡深200余米,两壁对峙千仞,峡宽几米,最窄处只十几厘米。抬头爷视,云崖倾扑,大有瞬间合拢之势,故称“一线天”。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黄巢峡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此外,这里还有八路军总的兵工厂、服装厂、造纸厂旧址。

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河北省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横跨下梁、石瓮、凤凰三镇,距省会西安76km,距柞水县城6公里,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溶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140km2,由三个园区组成:柞水溶洞—泥盆系岩相剖面园区(面积70km2)、九天山园区(面积45km2)、凤凰古镇园区(面积25km2)。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西北内陆罕见的最大最集中的溶洞峰丛群。对于研究中秦岭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北方岩溶地貌研究中亦具有特殊的科学地位和价值,在国内岩溶地质遗迹中独树一帜。公园的中、上泥盆系岩相剖面则揭示了中秦岭泥盆纪构造发展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是国内重要的地层剖面类地质遗迹。柞水岩溶地质遗迹体现的不仅是景观之美,更具有科学之美,是我们认识和研究新近纪以来秦岭地质发展的天然实验室和历史教科书,是向广大民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树立辩证唯物观的科普基地。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结构、洞府桃园的地质遗迹以及西北唯一的徽派建筑民居群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地质学家称为“秦岭明珠,地质奇观”。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陕西省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于2011年11月11日,通过全国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2012年4月23日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抚松县境内,跨北岗镇、新屯子镇、兴参镇和抽水乡4个乡镇,共划分为两个园区,分别为北岗园区和白山湖园区,总面积110平方千米。公园是以火山群、火山峡谷为主,峰林、峰丛、孤峰等形态构成的岩溶景观为辅,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水上娱乐、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国家地质公园。抚松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具有自然性和典型性,是其它地区无法与之相比和替代的。白山湖园区位于抚松县西端,面积105.5平方千米,划分为榆树峡景区、白龙湾景区、仁义湖景区三大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由北段玄武岩地貌景观与南段岩溶地貌景观组成,地质遗迹数量众多,其中包含玄武岩峡谷、岩溶大石壁等多处高等级的地质遗迹景观。北岗园区位于抚松县北岗镇东北部,面积4.5平方千米。园区以火山锥等火山机构地貌为主,包含各类典型火山锥观察点及火山渣锥剖面,是北岗火山群的代表性区域。公园内既有宝贵的地质遗迹,独特的风土人情,神秘的风物传说,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山川风光,具有森林氧吧、田园风情、冰雪奇观、水域风光等多种特色,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非常优越。地质公园所在地区野生动物3000余种。其中大型兽类主要有东北虎、金钱豹、马鹿、梅花鹿、黑熊、棕熊、野猪等。中小型兽类主要有狍子、麝、猞狸、水獭、紫貂、黄鼬等。林蛙为长白山地区特有的珍贵两栖动物。野生植物共有823属3900种,以人参为主的药用植物800种,木灵芝、草苁蓉、泥苔藓、东北雷公藤、长白瑞香、鹿蹄草、人参、刺参、日本对开蕨、天麻等稀有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吉林省

0.24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