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宝林禅寺 1000次播放 杨超宇 简介>>
宝林禅寺位于雷州市调风镇九龙山旅游景区内。始建于1978年,乃开山祖善林法师为避文革动乱,潜山结庐苦修所为。这里原始地貌保存完好,峰岭绵延,涧溪缠绕,顽石水中立,奇木石上生。天然丛林遮阴蔽日,树藤牵挂,草木簇拥,奇花随手可摘,珍禽举头触目。八、九十年代间,虽仅观音堂一殿之地,却也佛光普照,地灵人杰。
目前的寺庙架构和规模,是广照法师和德专法师以及杨林山居士自1995年开始共同筹划扩建的。寺庙占地面积50多亩地,由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厢房楼、斋堂、观音堂、韦驮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组成,总投资约350万元。寺庙中新建的大雄宝殿坐南向北,依山临水。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其设计新颖,款式独特,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体,既显得庄重古朴,又不乏新潮实用,是目前雷州市境内最雄伟、建筑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之一,造价约30万元。宝殿中央维妙维的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以及周边的阿难、迦叶等圣象均是用香樟木所雕刻。由广东省佛教会会长释云峰大师撰写、我国著名书法家沈定庵书题的殿联:“宝光远照明月清风庄严地,林景幽深青山绿水自在天”,其意境深远、刚劲有力,与辉煌壮丽的殿堂映衬,令人叹为观止。
寺前流水潺潺,庙后清风依依。远观,绿树、红墙、碧瓦相映生辉;近听,钟声、鼓韵、佛号此起彼伏。动听的神话、美丽的传说,令无数参禅悟道者敬拜,让众多修身养性者神往。
上传影音
石牛公传说 1000次播放 简介>>
登上鹰峰岭半山腰处,便可看到一块巨大的凝灰岩石,山民称之为“石牛公”。你如果定睛注视这块石头片刻,就会隐约看见牛的鼻、嘴、眼、角,活像一只老牛卧在山坡树荫下悠闲嚼草。关于“石牛公”的传说,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附近村庄的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只老牛上山,把牛拴好后就到山崖阴湿处寻找“淮山”。淮山是一种野生药材,牛娃靠挖淮山度日。他寻了大半天,才顺藤找到淮山的根薯。牛娃一边挖,一边拔,由于用力过猛拔断了淮山的根,他从斜坡上滚落入崖底,昏迷过去。顷刻,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发作,大雨倾盆。牛娃从朦胧中觉得好像骑着老牛从崖底飞上来。清醒后,牛娃满山遍野找不见老牛,却在原来拴牛的地方见到一块怪石头。牛娃以为是老牛神化救了他的命,为此每次上山都来拜石头,怀念老牛。后来,本地村民把石头当作“公”(神)来崇拜。每逢年节,都有人上山烧香,祈祷“石牛公”消灾纳祥。现在,许多游客来到鹰峰,都要寻找“石牛公”,摸一摸,拜一拜,以求平安。
上传影音
雷州石狗习俗 1000次播放 简介>>
雷州石狗习俗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石狗系以当地玄武岩石雕刻而成,其雕工粗犷,纹饰简练,造型古朴,形态各异。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雷州石狗与雷州先民的生活习性和精神信仰有关,历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呈祥灵物、保护神的发展过程。通常镇守村头、巷口、河旁、庙侧,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研究雷州半岛古代民俗、民族融合、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上传影音
鹰峰岭山顶观景 1000次播放 linsc 简介>>
靠近山顶,有一处横出的岩石,极像鹰的嘴。岩石两侧,有两个山洞,恰似鹰的双眼。左边为隐蔽的神锋洞,附近有庙宇,香火缭绕;右边叫仙人洞,洞前有平台。“仙人洞”三字刻于洞楣。据载,清末英利墟有一位居士名叫罗世凤曾隐居于此洞,留下一篇耐人寻味的《凿洞记》。记曰:“若夫统万物而观,天地为之逆旅,以一身而论之,光阴亦为过客也。余栖斯崖,凿石为洞。以风雨之能遮,是平生之愿也”,记刻于洞边的岩石上,虽字迹模糊,仍可领略到鹰峰岭的静、险、美。
站在突兀的峰巅,如乘鹰飞翔。极目眺望,仕礼岭,石茆岭,双髻岭,岭岭连绵,此起彼伏。东见大海,波涛浩瀚,渔帆点点。西看落日余晖,瀑布飞溅。南接名胜“冼夫人庙”、“刚粟公祠”。下观良畴万顷,村舍井然。熏风徐来,白云飘拂,雾气升腾,真是“奇观之荟萃,画中之壮举”。山顶松树下,竖立着两块石碑。一块碑文是民国初期徐闻县长陈桐签署的布告;另一块刻着前年英利镇人民政府的禁山公约。两块石碑虽然时代不同,却昭示着一个共同的题--保护鹰峰岭。
上传影音
青桐洋村 1000次播放 简介>>
青桐洋村位于鹰峰岭岭脚下和青桐洋湖盆中,是一条坐落在火山口中的村落。这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植物有着死火山湖地区特有的景象,同时该村许多古老的建筑也深深地烙上了火山文化的印迹。而走进这条历史文化名村,有如超越时光隧道回归古时代。看着让人惊叹而保护完好的清代宏伟的祠堂建筑群和连片的古民居豪宅以及被岁月浸渍成锈迹斑驳的青砖黛瓦,如梦似幻,极像一幅素淡朦胧的水墨画,令人无不赞叹古代能工巧匠的才华和岭南建筑的博大精深!据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和村中的族谱所记载,在明清两代之间,青桐洋村中有科名者134人,出仕者83人,这些人功成名退后,便利用声望集资建祠堂,就这样不经意中为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现村中有宗祠6座,共计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青桐洋村祠堂以其数量多、规模大、工艺精美而饮誉雷琼,其建筑风格,既具有岭南宗祠的经典法式,又独具自己的情致和品格。
上传影音
“菠萝的海” 1000次播放 杨超宇 简介>>
“菠萝的海”位于玄武岩三、四级台地上,高程90—180米,地形总体平缓、开阔,局部微波状起伏,地表经玄武岩长期风化,形成深厚的红土层(徐闻组),富含矿物质,非常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肥沃的火山土壤,让整个徐闻县常年瓜果飘香,曲界镇的“菠萝的海”更是飘香海外。此地生产的菠萝果大、汁多、肉脆、味甜,尤其以愚公楼菠萝为最佳,愚公楼因而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名优菠萝生产示范基地”。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都是收获菠萝的旺季,这时您就会看到当地农民摘的摘,挑的挑,打包装、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大家可知道,曲界镇每天上市的菠萝可达150万斤,产值达到一百多万元。站在最高点观看,菠萝成片连园,青翠连天,碧波起伏,犹如菠萝的海洋,放眼望去,仿佛一幅不需渲染的自然风光油画,此景极为壮观,让人惊叹不已。
上传影音
社会主义新农村——龙门村 1000次播放 简介>>

龙门村位于田洋火山口盆底中央,被连片7万亩的菠萝种植园所环绕,是“中国菠萝之乡”曲界镇的一个菠萝专业种植村。走在该村的菠萝种植园中,您会看到巨大的白色风车耸立其间,构成一幅独具魅力的热带田园画卷。2015年,龙门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称号。
古人云:“村有老树是风水,村有老人是一宝。”龙门村始建于清朝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共有556户2800多人,70岁以上老人有近300人,为徐闻县长寿村之一。另外,村里还生长着300多棵树龄在百岁左右的原生态樟树,被当地人称为“樟树之村”。我们走进村子沿着村巷漫步,就会发现这里的樟树不仅簇拥在村广场上,也散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村郊的田间地头。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若值樟树花开时,整个村子都会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花香味。该村树龄最老的樟树,位于龙门村委会办公室前,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120多年前,一只小鸟含着一颗樟树果实从远处飞经龙门村上空时,那颗果实突然从小鸟的口中脱落掉到了龙门村的泥土里。不久,那颗果实中的种子就长出了一棵小樟树。那棵小樟树长大后,其种籽就随风飘落村前屋后,生长出了更多的樟树。而最早的那棵小樟树,现在已经经历了120多年的风风雨雨,变成了村里的“樟树之祖”。
回首过去,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村里人一无本钱二不懂得做生意,进城创业是奢望,所以只能守着几亩薄田种植一些传统农作物,艰苦度日。近几年,借助“菠萝的海”的发展潜力和效应,村民们积极建厂创业,种植特色绿色高效农作物,从过去种植木薯、番薯、香茅等低效农作物到现在大量种植菠萝、香蕉等高效作物,龙门村发展种植业风生水起。目前全村菠萝与甘蔗种植面积达4000亩,加上近年菠萝价格好,村民收入连年大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如今的龙门村,群众生活富裕了,街道宽畅了,环境优美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社会治安好转了,文化楼里热热闹闹,有书香味、还有歌舞升平,自得其乐。

上传影音
贵生书院 1000次播放 杨超宇 简介>>
贵生书院位于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汤显祖因上书得罪皇帝显要,被贬到了离京千里之外的岭南荒蛮之地(南蛮)徐闻,他“深感此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便伙同同乡知县熊敏,共同创办贵生书院,并对“贵生”教育主张加以阐发。
贵生书院是四合院式庭院建筑。其前堂一座三开间,面阔13.5米,进深7米,是硬山顶砖瓦结构。在书院的前庭有几株郁葱的凤凰树与古榕,还有一口古井,雅称“梦泉”,相传为汤显祖亲手所凿。我们沿前堂往前走,便可看到东西方向各有学斋一座,均为六开间,面阔16米,进深6.5米,为砖瓦结构。两座学斋之间的正厅为讲堂,进深7.1米,面阔6.3米。在书院的前面还有明代时修起的石道,全长732米,宽4.6米,东西走向,路面还遗留有2条由牛车车轮辗成的轨迹,深达13厘米。此石道与贵生书院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的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闻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二是质疑轻生,反思人性;三是以书院为平台,用教育手段实现“贵生”主张。
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他所提倡“贵生”,这是其戏剧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汤显祖带着他的“贵生”思想踏上徐闻大地,“立贵生书院讲学,士气顿移”,从此,徐闻形成宾兴制度,以此教化乡梓,开启民智。
上传影音
火山图腾 1001次播放 简介>>
这是生活在琼北火山地区人们的艺术图腾。常被雕刻在屋梁上。它像“火”,像“山”,又像“人”。当地百姓说它还是“羊角”,这就是火山人的象征。
0.2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