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对种子的某些知识耳熟能详:它们有的营养丰富,制成的食物和饮品,美味可口;有的提取物助力工业生产;有的成为人类情感寄托,带来精神愉悦。其实,作为种子植物的繁殖体,结构精巧、颜色独特的种子有自己原始的生命,它们帮助种子植物极大增强适应和繁衍能力,从海洋向陆地进发,最终取代蕨类成为陆地霸主。
种子植物是维管束植物中最具多样性的类别,约有270 000 个现存种,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现存的裸子植物包括银杏、苏铁、买麻藤类和针叶树等,它们的种子没有子房包被;除约12000 种外,绝大多数维管束植物都是有花植物,也叫被子植物,它们的种子被果实保护着。红花荷及是被子植物,种子扁平,黄褐色。
种子储备了一株植物幼苗的最初食物,也就是根、芽、叶最初生长所需的一切能量。这在植物的历史上是关键的一步:将能量集中在一个紧凑的、可移动的“包裹”中,既拓展了进化的可能性,也帮助种子植物散布到地球各处。
60多年前,几千人的林区开发大军来到天井山崇山峻岭之中,竹片做墙,杉皮当瓦,架桥开路,伐木育林,艰苦创业,形成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经营格局。
2015年开始,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改革后的林场再也不是简单的种树、砍树、卖树、发电,我们从原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今天的南岭生态卫士,我们是地球守的望者。
现在的我们主要做着5件事:
一是保护。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预防森林火灾、防止盗伐林木防止盗伐林木、打击偷盗野生动植物、防治森林病虫害
二是培育。培育风景林、大径材,珍贵树种等。
三是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林业发展先进模式。
四是自然教育,开展自然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五是可持续利用,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为公众提供优良的生态产品。
走近身边的珍稀“活化石”——水杉。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活化石”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也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水杉是雌雄同株裸子植物,为落叶乔木。小枝对生,叶线形,交互对生,假二裂呈羽状复叶状。球果下垂,成熟前绿色,成熟后深褐色,10-11月左右成熟。种鳞木质化,种子扁平,周围有薄翅。古植物研究表明,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约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其祖先类型已在北极圈附近诞生。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于晚白垩纪至上新世的地层中,水杉化石均有发现,但一直未发现活体植物,植物学家曾经一度认为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直到1941年在湖北省利川市,首次发现了活的野生水杉树。
水杉的发现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植物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国际植物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其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了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广东天井山地处南岭山脉的南麓,森林层次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7.6%,是广东的绿色生态屏障和北江流域的源头之一。天井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环境孕育了天井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春赏花海闻香、夏享清凉避暑、秋游彩林探秘、冬观雾凇寻踪”四季全时生态体验区,素有“南岭天然博物馆”和“华南夏宫,清凉世界”之美誉。
教育径全长2000米,以红花荷的一生引出广东天井山的故事。教育径沿途科普节点环环相扣,趣味十足。
花一木皆是景,请各位游客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