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关键栖息地,特别是鸟类。湿地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组成通常来作为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正所谓“湿地环境好不好,鸟儿用脚来投票”。
鸟类的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其形状取决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觅食行为。因此,鸟类的脚也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态足:三个趾向前,一个趾向后,是雀形目鸟类和一些猛禽的标配。麻雀、赤腹鹰。
并趾足:和常态足类似,不同的是向前的三趾基部愈合,是善攀缘鸟类的特征。普通翠鸟。
对趾足:2和3号趾向前,1和4号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通常具有这种趾型。大紫胸鹦鹉。
异趾足前趾足:3和4号趾向前,1和2号趾向后(咬鹃科专属)。四趾皆向前方(雨燕专属)。红头咬鹃、小白腰雨燕。
二趾型三趾型:为了适应长时间行走、站立,非洲鸵鸟仅有2根脚趾,鸸鹋(ér miáo)只有3根脚趾。非洲鸵鸟、鸸鹋。
蹼足:前三趾间有全蹼相连,如雁、鸭。
全蹼足:四趾间均具蹼,如鸬鹚(lú cí)、鹈鹕(tí hú)。
半蹼足:趾间微具蹼膜,如鹤、鹭。
瓣蹼足:趾的两侧有叶状瓣膜,如白骨顶,小鸊鷉(pì t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