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的名称:大理文庙

手机用户0311 景点的描述: 大理文庙位于古城西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州学,州升府后称府学,又称庙学、学宫。民国初设劝学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蒙化县立中学由文昌书院搬迁至文庙。文庙主要建筑完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嘉靖多年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因火灾,多数殿宇被毁,存留的古建筑也破损严重。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同知金标、土知府左世瑞重建乡贤祠、名宦祠、养士坊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知杨天眷认为明伦堂与崇圣祠布局不符文庙要求,因而调换左右位置另建,并在明伦堂前设射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同知蒋旭捐资重修尊经阁。咸同年间因棂星门前方寸之地,视野不宽,杜文秀起义军守蒙城大参军马国忠、大翼长李芳园,将棂星门前十余户居民房屋拆除,改变西街行道,于南面设置照壁。光绪十一年(1885年),直隶厅同知卞庶凝向南移位棂星门和畔池,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文庙大门向东,门旁立一块“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文庙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为照壁,前为泮池,上有石拱桥,池四周以石围栏,前为一高两低三跨式石牌坊,曰棂星门,石坊左侧有门曰礼门,右侧曰义路,坊后右侧为名宦祠、兴贤祠,左为乡贤祠、承祭祠,中为甬道至大成门,门上挂一大匾书“大成”二字,院中四角植柏树,大成门后中为甬道,两侧为东西两厢,院以方砖铺砌,四角植柏树,甬道直达大成殿拜台,俗称天子台,台高约1米,三周环以汉白玉石栏,后为大成殿,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规模宏伟,庄严大方,内供孔子牌位,中间的两棵立柱上雕刻两条盘龙。大成殿后为雁塔坊,重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面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中间以圆门贯通,后为崇圣祠,祠后为尊经阁,阁内祀仓圣,曾藏古籍千余册。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堂内有八扇格子门,镂空雕刻是艺术精品,工艺价值最高。堂下设射圃,旁立一小巧石坊,原书“佳径”(嘉晋谐音),1982年改为“柏苑”。崇圣祠右为兴贤、育才二斋。整个文庙占地10000余平方米,共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大成门后古建筑保存完好。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上传你的资源:>

+

手机用户0311 为了地学事业而进步 -

大理文庙位于古城西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州学,州升府后称府学,又称庙学、学宫。民国初设劝学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蒙化县立中学由文昌书院搬迁至文庙。文庙主要建筑完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嘉靖多年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因火灾,多数殿宇被毁,存留的古建筑也破损严重。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同知金标、土知府左世瑞重建乡贤祠、名宦祠、养士坊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知杨天眷认为明伦堂与崇圣祠布局不符文庙要求,因而调换左右位置另建,并在明伦堂前设射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同知蒋旭捐资重修尊经阁。咸同年间因棂星门前方寸之地,视野不宽,杜文秀起义军守蒙城大参军马国忠、大翼长李芳园,将棂星门前十余户居民房屋拆除,改变西街行道,于南面设置照壁。光绪十一年(1885年),直隶厅同知卞庶凝向南移位棂星门和畔池,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文庙大门向东,门旁立一块“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文庙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为照壁,前为泮池,上有石拱桥,池四周以石围栏,前为一高两低三跨式石牌坊,曰棂星门,石坊左侧有门曰礼门,右侧曰义路,坊后右侧为名宦祠、兴贤祠,左为乡贤祠、承祭祠,中为甬道至大成门,门上挂一大匾书“大成”二字,院中四角植柏树,大成门后中为甬道,两侧为东西两厢,院以方砖铺砌,四角植柏树,甬道直达大成殿拜台,俗称天子台,台高约1米,三周环以汉白玉石栏,后为大成殿,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规模宏伟,庄严大方,内供孔子牌位,中间的两棵立柱上雕刻两条盘龙。大成殿后为雁塔坊,重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面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中间以圆门贯通,后为崇圣祠,祠后为尊经阁,阁内祀仓圣,曾藏古籍千余册。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堂内有八扇格子门,镂空雕刻是艺术精品,工艺价值最高。堂下设射圃,旁立一小巧石坊,原书“佳径”(嘉晋谐音),1982年改为“柏苑”。崇圣祠右为兴贤、育才二斋。整个文庙占地10000余平方米,共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大成门后古建筑保存完好。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0.2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