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红嘴蓝雀 1000次播放 简介>>
红嘴蓝鹊(学名: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黄嘴蓝鹊外形和羽色和该种非常相似,但黄嘴蓝鹊嘴为黄色,头部仅枕有白色块斑。区别仍很明显,野外不难识别。红嘴蓝鹊性喜群栖,经常成对或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性活泼而嘈杂,常在枝间跳上跳下或在树间飞来飞去,飞翔时多呈滑翔姿势.红嘴蓝鹊是鸦族的近亲,都有荤素兼容的食性,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食性较杂。每年的3月至5月是红嘴蓝鹊的繁殖期,在此期间,亲鸟护巢性极强,性情十分凶悍,人若接近其巢区,则啼叫飞舞不止,甚至对人体进行攻击。
红嘴蓝鹊的生活范围很广,我国的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江西、河南、湖南等省市以及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等国均有分布。
上传影音
忽地笑 1000次播放 简介>>
忽地笑为多年生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5厘米。秋季出叶,叶剑形,长约60厘米,最宽处达2.5厘米,向基部渐狭,宽约1.7厘米,顶端渐尖,中间淡色带明显。
花茎高约6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 厘米,宽约0.8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黄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绿色中肋,倒披针形,长约 6厘米,宽约1厘米,强度反卷和皱缩,花被筒长1.2-1.5厘米;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6左右,花丝黄色;花柱上部玫瑰红色。
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种子少数,近球形,直径约0.7厘米,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
忽地笑喜阳光、潮湿环境如阴湿山坡、岩石及石崖下,但也能耐半阴和干旱环境,稍耐寒,生命力颇强,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则花朵格外繁盛。
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日本和缅甸也有。 生于阴湿山坡;庭园也栽培。
上传影音
虎纹蛙 1000次播放 简介>>
虎纹蛙又叫水鸡,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虎纹蛙的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以鞘翅目昆虫为食,约占食物量的36%,其他包括半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的昆虫、蜘蛛、蚯蚓、多足类、虾、蟹、泥鳅,以及动物尸体等。令人难以致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家鼠,而且它们在虎纹蛙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看来它不仅长了一身虎纹,也的确是蛙类中名不虚传的“猛虎”。
虎纹蛙是冷血的变温动物,没有恒定的体温,不仅体温低,而且常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白天多藏匿于深浅、大小不一的各种石洞和泥洞中,仅将头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动,则迅速捕食之,若遇敌害则隐入洞中。雄性还占有一定的领域,即使在密度较大的地方彼此间也有10米以上的距离。当它们发现其他同类在领域中活动时,便很快跳过去将入侵者赶走。
上传影音
华南云实 1000次播放 简介>>
华南云实,木质藤本,长可达10米以上;树皮黑色,有少数倒钩刺。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叶轴上有黑色倒钩刺;羽片2-3对,有时4对,对生;小叶4-6对,对生,具短柄,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钝,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或钝,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总装花序长10-20厘米,复排列成顶生、疏松的大型圆锥花序;花芳香;花梗纤细,长5-15毫米;萼片5,离生,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无毛,下方一片较大;花瓣5,常具柄,展开,不相等,其中4片黄色,卵形,无毛,瓣柄短,稍明显,上面一片较小,具红色斑纹,向瓣柄渐狭,内面中部有毛;雄蕊略伸出,花丝基部膨大,被毛;荚果斜阔卵形,革质,长3-4厘米,宽2-3厘米,肿胀,具网脉,先端有喙;种子1颗,扁平。花期4-7月;果期7-12月。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地林中,产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以及日本(琉球)都有分布。

上传影音
环颈雉鸡 1000次播放 简介>>
中国环颈雉鸡又叫美国七彩雉鸡或七彩山鸡,俗称环颈雉、环颈雉、山鸡、野鸡、野鸡、雉鸡,体形较大,略小于家鸡,公雉羽毛华丽漂亮,头羽青铜褐色,具浅绿色金属闪光。是我国华东环颈雉鸡于1881年引入美国,经100多年的杂交选育而形成的。
中国环颈雉鸡的雄鸟:体大(85厘米)、原引自中国的、为欧洲及北美洲所熟悉的雉种。雄鸟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鸟形小(60厘米)而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被赶时迅速起飞,飞行快,声音大。
雄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分布于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引种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及北美洲。
上传影音
黄花石蒜 1000次播放 简介>>
黄花石蒜,别名忽地笑、铁色箭,因花的颜色是黄色的,因而经常被人称为黄色石蒜。叶基生,质厚,宽条形,上部渐次狭窄,长达60厘米,宽约1.5厘米,上面黄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黄花石蒜先开花后长叶,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具5-10朵花;花具梗,黄色或橙色,稍两侧对称,长约7厘米;花被筒部长不及2厘米,裂片6,边缘稍皱曲,宽约1厘米;雄蕊6,与花柱同伸出花被外;子房下位,3室。蒴果每室有种子数枚。花期 7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果期 10 月。
忽地笑原产我国的南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旱,怕积水和暴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植株在冬季和夏季都呈休眠状态,其管理较为粗放,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休眠期注意控制浇水,雨季也要注意排水,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鳞茎腐烂。
忽地笑为传统外用良药,其鳞茎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肿毒疔疮、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上传影音
黄麂 1000次播放 简介>>
赤麂(学名:Muntiacus muntjak)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 1100毫米左右。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类的鹿小。额部无明显簇毛。赤麂夏毛为红棕色,冬毛为暗褐色,身体大部赤红或赭褐。腹部毛色灰白。鼠鼷部、臀内侧和尾下纯白色。颈背和背脊毛色较深。下颏部毛色发白,脸及颈的二侧鲜棕,耳背毛色暗棕,耳内侧具较疏的白毛,下颏部及咽部毛色淡白,胸部毛色鲜棕,腋部有一白色块斑,后腹部毛色由淡黄到纯白。和鹿的样子相仿,但不属于鹿类。赤麂常出没在森林四周,尤以早、晚活动最频繁,白昼活动较少,从10点到下午2点极少听见其叫声,此时常隐蔽在密林或草丛中,不易被人发现,如有出来觅食,行动也非常谨慎小心,走得很慢,脚步又轻,不大发出其他兽走动时“沙,沙”声。赤麂听觉敏锐,生性胆小,如遇惊动即狂奔疾驰,稍为受伤出血则惊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动;此时易被人或被其他兽类捕获。受惊时常发出短促宏亮的吠叫声,故又名吠鹿。
赤麂主要栖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丛和低海拔阔叶林,草丛也是它常活动的场所,在山寨村旁,田园房角亦可发现其行踪。喜独居或雌雄同栖。营昼夜活动,也常到村旁地角盗食蔬菜或其它农作物。栖于3000米以下的山区密林,特别是原始阔叶林中
在我国及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包括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均有分布,但在新加坡灭绝。
上传影音
鸡血藤花 1000次播放 简介>>
鸡血藤,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菟丝子科、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 。
花单性同株,雄花:花被片乳黄色,14~18片,具透明细腺点及缘毛,中轮最大1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0~17毫米,宽8~10毫米;花托椭圆体形,顶端伸长圆柱形,圆锥状凸出于雄蕊群外;雄蕊群椭圆体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具雄蕊约60枚;雄蕊长0.8~1.5毫米;花丝与药隔连成宽扁倒梯形,顶端横长椭圆形,药室长为雄蕊长的2/3,具明显花丝;花梗长7~15毫米。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而较大;雌蕊群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8~10毫米,具雌蕊60~70枚,花柱顶端具状的柱头冠,中部向下延长至基部,胚珠3~5枚,叠生于腹缝线上。
鸡血藤藤茎呈扁圆柱形,直径2至7厘米,表面灰棕色,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不整齐裂片状,色红棕。切片厚3至10毫米,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多孔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并与木部相间排列成3至10个偏心性半圆形或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
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保山、凤庆、临沧、耿马)、广西、缅甸东北部也有。
上传影音
枯叶蛱蝶 1000次播放 简介>>
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枯叶蛱蝶属(Kallima),是一种著名的拟态昆虫。与大多数蝶类以花蜜为食不同,在自然条件下,枯叶蛱蝶以食腐烂水果、阔叶树干虫蛀伤口流出的树液和动物粪便为食,是典型的食腐蝶类。
枯叶蛱蝶雌、雄成虫触角均为棒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间柄节、鞭节和总长的长度虽雌虫长于雄虫,但差异均不显著;雌虫柄节长度则显著长于雄虫。此外,雌、雄虫触角鞭小节数量也略有差异,雌虫鞭小节数为49一54节,雄虫鞭小节数为47一52节。
枯叶蛱蝶是自然界著名的拟态高手。休息时,其前后翅形成一片酷似具柄的椭圆形大叶片。其形状、色彩极似枯叶,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除其个体间翅腹面的色彩几乎都有差异外,还有“中脉”,甚至枯叶的“瑕疵”,例如“蛀孔”及“霉斑”等,当它们群聚时,会被误认为就是一堆枯叶。
中华枯叶蛱蝶属于大型蛱蝶,因为模拟枯叶而闻名于世,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和中部,以及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喜马拉雅山的低海拔地区。
上传影音
宽尾凤蝶 1000次播放 简介>>
宽尾凤蝶,大型美丽稀有蝶种,为台湾特有保育类蝴蝶。由于宽尾凤蝶非常不容易发现,故被日本人称为“梦幻之蝶”。其飞行时十分神气、平稳,所以这种蝴蝶的学名命名为“maraho”,源自泰雅族语中“酋长”的意思,用来凸显宽尾凤蝶的王者风范。宽尾凤蝶为冰河时期孑遗物种。
宽尾凤蝶外观特征:展翅宽100~110mm。下翅中央具大块的白斑,并有宽大的尾状突起,尾突中具两条翅脉通过;下翅外缘、内缘具明显的红色弦月纹。翅膀较雄虫稍宽广,其馀大致相同。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生活在中、北部中海拔山区。喜好访花吸蜜,雄虫会在湿地吸水。为保育类昆虫。由于具有特别宽大的尾状突起,同时因二支翅脉贯穿其间,乃其他凤蝶所无之特征,因此举世闻名。
宽尾凤蝶在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分布,为中国特有种。
上传影音
蓝尾石龙子 1000次播放 简介>>
蓝尾石龙子,在台湾又名丽纹石龙子。是属于石龙子科的一个物种。其幼体尾部的蓝色和背部的五条纵纹是其显著特征。但这2个特征会在成体以后消失。
蓝尾石龙子是一种以昆虫为主食的日行性蜥蜴,卵生,每次产下2枚卵。小型石龙子,体长约10~12公分,体色底色为黑色,并从吻端到尾巴的基部缀有金色的长条纹,长尾巴则为鲜艳而显眼的蓝绿色或铁青色,常见于我国两湖、两广、安徽、福建、四川、辽宁、台湾等地,在越南也有分布。
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上传影音
林麝 1000次播放 简介>>
林麝,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体重6~9kg,体长630~800mm,肩高小于500mm。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它的后肢比前肢长1/3~1/4,所以站着的时候后部明显的比前部高。它的尾巴很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耳朵长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成体不具斑点。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
林麝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的生活,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雄麝则用它们巨大的麝腺标志领域和吸引配偶。林麝视觉和听觉灵敏,遇到特殊的声音即迅速逃离或隐藏于岩石中。它们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站立于树枝上,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
林麝以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豹、貂、狐狸、狼、猞猁,特别是人为其天敌。林麝原生种分布地:中国、越南,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0.25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