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列表添加景点

上传影音
光雾山的由来 1012次播放 简介>>
关于光雾山的得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历史传说:相传光雾山以前叫光木山,椐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阿房宫时,川陕相连的大小巴山是修建阿房宫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为了修建阿房宫把山都砍光了,当地人把光木山改称光秃山,而四川话的秃雾区分模糊谐音光雾山。
第二种说法来自神话传说:千里眼、顺风耳两位神仙发现南江光雾山有这些美景后,便报告了玉帝,玉帝得知后非常不安,他怕众神仙不安分工作,私自下凡,于是便下了两道圣旨:一是要严守秘密、不得泄露,二是令雾仙姑把她罩起来,不让神仙和仙女看见,确保天庭一片安宁。雾仙姑接旨后立即来到光雾山,脱下肩上的纱衣轻轻的罩在光雾山上,霎时,一团团白雾飘向光雾山,从此之后这里云雾缭绕,不分春秋、不分阴晴、早晚升腾、日日不绝。谁知这层雾不仅给光雾山增添光彩还使她变得仙气缭绕、神秘莫测,光雾山由此而名。
第三种说法来自四川方言之说:光雾山中的“光”字是我们的四川方言,在普通话里它是全、都的意思。它因主峰处在雪线之上,常年被云雾遮掩,终年悍见日光而得名。无论那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我们光雾山的雾很大很浓,正如我们这里的山歌里唱的:“哥在山中抓把雾,轻轻捏出数滴水;妹在山中唱只歌,甜得满山细雨飞。”因此还形成了“巴山月”最美的景观。
上传影音
三乡一府——通江县 1000次播放 简介>>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辖49个乡(镇)524个村,80.2万人,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通江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灿烂的红军文化,神奇的诺水风光,丰富的地方特产。通江西魏置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7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和苏区人民创立了以通江为首府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银耳、黑木耳、香茹驰名海内。通江县因而获得了“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称。
1932年至1935年的2年多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和老区人民浴血奋战,共同谱写了一曲创建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壮丽诗篇。
光辉的红军历史。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实行战略转移,涉汉水、翻秦岭、越巴山,一路征战,经通江两河口入川,开始了创建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血与火的斗争。两年多的时间里,徐向前、李先念等446名共和国开国将帅运筹帷幄,红四方面军血战巴山,纵横驰骋,历经大小战役100多次,成功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组织了仪南战役、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等系列进攻战,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红军部队也由入川时的1.4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建制由4个师发展到5个军15个师。红军入川后一方面开展武装斗争,一方面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在通江建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三县两特区和赤中市苏维埃政府、175个区乡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以通、南、巴为中心,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接营山、渠县,北连陕西镇巴、西乡、宁强,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辖23个县市,人口500余万人川陕革命根据地。
宝贵的红军精神。红军在通江不仅为人民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今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会议将各部队军训词总结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成为后人广为传颂的“红军精神”,也成为加快通江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等一幅幅红军石刻标语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一条条粉笔墨书传承着红军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
可爱的苏区人民。当年通江23万人民,就有4万8千余人参加了红军,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解放后幸存者仅3千余人;有10万多群众参加了地方武装和支前组织,村村建有担架队、运输队和洗衣队,他们担负着提供给养、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支前人数达10万人次,支援粮食5千万多斤,牺牲群众达万余人,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和国的旗帜上有通江儿女血染的风采。
上传影音
米仓古道 1000次播放 简介>>
“米仓道”是由陕入川的一条著名古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米仓道北起陕南南郑县,南至今四川巴中市,全长250km,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该古道始秦末,兴于汉,纵贯秦巴山区,北上三秦下通巴渝,为中原与西南地区之间的重要政治、军事、商旅、文化通道,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米仓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015年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上传影音
牟阳古城 1000次播放 简介>>
牟阳古城位于南江县米仓山大坝牟家山之南,始于商周,兴于汉代,自古为商旅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传说韩信在此练兵,张鲁在此囤积军粮,诸葛亮在此大筑城池。白莲教在此起义。
上传影音
翻山铰子 1000次播放 简介>>
翻山铰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平昌县龙岗乡、西兴镇一带,为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因表演时挥动铰子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形似翻山而得名。该舞蹈起源于傩戏,流传于民间,定型与明清,成熟于民国,分高台铰子、平地铰子、异形铰子等,是研究巴文化的活化石。
上传影音
巴山背二哥 1000次播放 简介>>
巴山背二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川东北,源于“背二哥”长途背运的劳动之中,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歌词多采用赋、比、兴等手法,多为上下句结构和微调式,其旋律流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风格粗犷,极具地域特色。
上传影音
巴中皮影戏 1000次播放 简介>>
巴中皮影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皮影戏是真人在亮子(白布档子)上操纵皮人利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道白、唱腔表演各类动作进行演戏,内容以神话故事戏为主。 
上传影音
水青冈 1009次播放 手机用户3519 简介>>
水青冈(拉丁学名:Fagus longipetiolata Seem.),壳斗科乔木,高达25米,叶长9-15厘米,宽4-6厘米,通常有2个坚果,花期4-5月,果期9-10月。水青冈产于秦岭以南、五岭南坡以北各地,生于海拔300-2 400 米山地杂木林中,多见于向阳坡地,与常绿或落叶树混生,常为上层树种。青冈种子含油量40-45%,供食用或作油漆。水青冈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较坚重,但干燥后易开裂,供农具、家具用材,为楼层的优良地板材料。水青冈,全世界仅有11种,中国有5种,均为特有种,而公园就有包括台湾水青冈等4种,分布面积达70余平方千米。这里是植物活化石水青冈属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也是国内目前水青冈属植物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
上传影音
羚牛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3519 简介>>
羚牛(拉丁学名:Budorcas taxicolor)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羚牛喜群居,每群约20-30头,多至50头。羚牛数量稀少,中国仅存数千头,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
上传影音
小熊猫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3519 简介>>
小熊猫(拉丁学名:Ailurus fulgens),俗名小熊猫,学名红熊猫,有时在中文中也称火狐,属于食肉目、红熊猫科。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红熊猫是属于夜行性生物,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及中国西南的多山森林。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枝上或是树洞中休息,只有在接近晚上的几个小时比较活跃。
上传影音
猕猴 1000次播放 手机用户3519 简介>>
猕猴(拉丁学名:Macaca mulatta),别名猢猴、黄猴、沐猴等,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0.2866s